
ACEM(Advanced computational electromagnetism)是由芯瑞微(上海)電子科技有限公司,基于自主知識產權技術開發的三維電磁仿真軟件。
作為任意三維結構全波電磁仿真工具,ACEM依托強大的3D編輯、自動參數化、和極低的內存占用特性,搭載imesh智能加密和網格后處理引擎,高性能的GPU加速,并行計算的HPC特性,可適配于航空航天、半導體、計算機、通信網絡、人工智能等行業產品的設計和仿真。
仿真場景
本案例為通過ACEM對帶狀平行線耦合器進行電磁仿真。用戶在天線產品實體化之前進行仿真,可以有效規避潛在設計風險,縮短產品設計周期。
定向耦合器在微波技術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,包括但不限于功率、頻率及頻譜的監視;功率的有效分配與合成;雷達天線收發開關平衡混頻器與測量電橋的構建;以及反射系數與功率的精確測量等。帶狀平行線耦合器屬于定向耦合器中的一種,該耦合器由兩根緊密相鄰的微帶線組成,其中一根微帶線用于傳輸信號。基于電磁場相互作用的原理,另一根微帶線將實現功率的耦合,直通端口和耦合端口的信號幅度不相等。
案例介紹
本案例使用帶狀線結構來設計,如圖所示,它由等寬的耦合線組成,其耦合線的長度是中心頻率波長的1/4,當信號從端口1輸入時,信號除了會向端口2傳輸外,還會通過兩線之間的電磁耦合向端口3和4傳輸。由于電場耦合在副線中向端口3和4反向產生的電壓是等幅同相的,而磁場耦合在副線中向端口3和4反向產生的電壓是等幅反相的,因此副線中端口3處的電壓是同相疊加而有信號輸出,副線中端口4處的電壓是反相抵消的,所以端口4為隔離端,端口2和3為輸出端。通過PhySim ACEM可以確認此設計的插入損耗、電壓駐波比、耦合度、隔離度和方向性等參數是否滿足要求。
平行耦合線示意圖
仿真設置步驟
創建模型
在坐標系中創建一個立方體,并在Properties中修改名稱、材質、顏色、透明度和尺寸。
采用同樣的方法步驟對所有疊層進行設置,設置完成后的模型如下。
設置激勵源
激勵源可以設置為工作頻率范圍的最大值。
設置Order Adjust
Order Adjust功能用于調整不同材質物體仿真的優先級,在ACEM中非金屬材料需要置頂,仿真優先級低于金屬材料,Order Adjust功能用于調整不同材質物體仿真的優先級,在ACEM中非金屬材料需要置頂,仿真優先級低于金屬材料。
設置輻射邊界
系統會根據模型尺寸自動生成輻射邊界。
設置網格
XY方向最小網格尺寸設置一般遵循此方向最小線寬值的一半,Z方向最小網格尺寸和最薄介質尺寸一致,保證物體邊緣都卡在網格線上,設置完最小網格尺寸后點擊Mesh,系統自動計算總的網格數。
設置輸入/輸出端口
因為本案例是帶狀線結構,端口激勵模式可以使用波端口模式,波端口尺寸必須足夠大能涵蓋傳輸線端口上所有場的分布,同時避免增加端口上額外的反射。設置好方向(與電流同向)、掃頻范圍和傳輸線模式后,點擊確認。
仿真結果
S參數分析
紅色曲線為S11,表示1端口的回波損耗,在5GHz時S11<-10dB,滿足設計要求;
綠色曲線為S21,表示1和2端口之間的插入損耗,在5GHz時S12<0.5dB,滿足設計要求;
藍色曲線為S31,表示1和3端口之間的耦合度,耦合度大小由定向耦合器的用途決定,在5GHz時S13=-13.1dB,滿足平行線耦合器設計要求;
紫色曲線為S41,表示1和4端口之間的隔離度,理想情況下4端口是沒有功率輸出的,隔離度為無窮大,但實際上總會有一些功率從這個端口泄漏出來,在5GHz時S14=-33.8dB,也滿足設計要求;
方向性 = |隔離度| - |耦合度|,表示3和4端口的比例關系,本案例中方向性=20.7dB,滿足設計要求。
仿真結論
以上使用ACEM仿真帶狀平行線耦合器,對其插入損耗、電壓駐波比、耦合度、隔離度和方向性等性能進行分析和優化。在仿真中,對耦合器模型進行了參數化建模,通過對帶狀線寬度、間距以及介質基板厚度等參數進行參數掃描,得到耦合器的最優的性能。
ACEM擁有單機和多機并行運算功能,對于多個端口激勵的模型,ACEM的HPC-by-port功能可以將每個端口分配到不同服務器上進行并行運算,以減少仿真時間,提升仿真的效率,很好地滿足客戶對仿真精度與效率的要求。
綜上所述,通過ACEM對帶狀平行線耦合器進行電磁仿真,得到了非常可靠的仿真結果,幫助客戶確認天線最佳的設計方案,完成設計最終定稿和打板。